第三节 空间型推理(2)
三段式推理除了追寻的那种包含与被包含的性质关系外,还受到特定“时间断面”的制约,因此一旦其中的某一事物已随时间发生了变化,其推理的真实性便不复存在。即如上面那个连环推理的例子中,如果其中的“大班同学”是三年后的,那么这一推理无论如何也无法确证“小山”是“上海人”了。
我们再来看一个空间型的关系推理:
◆张先生是王先生(共同项)的上级。
王先生(共同项)是赵先生的上级。
所以张先生是赵先生的上级。(传递性关系推理。)
我们在这里同样看到了由两个局部真实判断构成的一个整体的真实推理。其中的王先生依然是那个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共享中项”。而张、王、赵三先生的职务关系也必须是在默认之同一时间内的事。因为,如果“张先生是王先生(2001年)的上级”而“王先生是赵先生(2008年)的上级,那么,即便这两个关系判断都是真的,把它们结合起来进行关系推理却难以确保成立,因为,在王先生作为赵先生上级时,张先生可能已经退休了,或者王先生和赵先生都晋升为张先生的上级了……所以“张先生(不一定)是赵先生的上级”。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经典形式逻辑中的各种推理,基本都受到默认时间断面的局限,即便是“假说”这样一些有着巨大想象空间的推理方式,同样也被赋予了默许的时间限定,从而造就了这类推理的“空间”特性。换句话说,亦即空间型推理是在特定时间断面上揭示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真实性。
我们不妨再来考察一些空间型演绎推理的实例:
◆狼是犬科动物(共同项),
熊也是犬科动物(共同项),
所以狼和熊都是犬科动物。(空间型组合式联言推理,两个判断都是无条件肯定某种性质一成不变的)
◆刘经理早晨或是吃过饭(共同项),或是没吃过饭。
小魏说她看见刘经理吃过早饭(共同项),
所以,刘经理不会没吃过饭。(空间型不相容选言推理,大家默认所说的是同一个早晨)
◆如果是公鸡,就会报晓(共同项)。
这只鸡不会报晓(共同项),
所以它不是公鸡。(空间型充分条件假言推理,默认是壮年公鸡,而非童子鸡)
◆如果走路前往,10分钟是不可能赶到(共同项)山下那家医院的;
如果开车前往,坎坷的山路是会把汽车弄坏的(即“不可能赶到”,共同项)。
不论是走路还是开车,10分钟都不能赶到位于山下的医院。(空间型二难推理,默认步行和车开车将是走同一条坎坷的路)
◆任何热量都必然(共同项)向比自己温度低的地方传导,
所以任何热量都不可能不(负负得正,共同项)向比自己温度低的地方传导。(空间型模态推理,同一事物的两种说法,本质上无所谓推理)
上述这些演绎推理的典型句式,如果我们赋予其中一定程度的“时间进化”,它们的可靠性很快就变得不稳定了。如:
◆刘经理(今天)早晨或是吃过饭(共同项),或是没吃过饭。
小魏说她(昨天)看见刘经理吃过早饭(共同项),
所以,刘经理不会没吃过饭。(昨天吃过早饭的刘经理根本无法确定他今天也吃过早饭了)
◆如果(今天)走路前往,10分钟是不可能赶到(共同项)山下那家医院的;
如果(20年前)开车前往,坎坷的山路是会把汽车弄坏的(即“不可能赶到”,共同项)。
不论是走路还是开车,10分钟都不能赶到位于山下的医院。(显然不一定,因为20年后的今天,可能已经修好了公路,开车前往或许只要8分钟就可抵达)
诸如此类,我们就不一一例举了。很显然,一旦空间型推理被注入了“时间”,就立即失去了其原有的确定性。不仅空间型演绎推理如此,空间型归纳推理及假说同样无法逃脱“时间断面”的桎梏。
二、空间型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如果说,演绎推理是在不同大脑惯性神经结构间借用有效的“共享神经区域”实现由此及彼之合理过度的话,那么,归纳推理则是在不同的惯性神经结构间寻找某种“共享神经区域”。只是空间型归纳推理也必须受到“同时性”的制约。即某一归纳的有效性,依赖于所有被归纳对象的已知状况在默认的同一时刻都是有效的。至于其中有些被归纳对象的状况可能很早就知道,而另一些可能刚刚才知道,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归纳它们时确实有效即可。我们现在就来考察一些空间型归纳推理:
◆植物是具有生命的生物(共同项),
动物是具有生命的生物(共同项),
人也是具有生命的生物(共同项),
植物、动物和人是生物界的全部物种,
所以,所有生物都是有生命的。
(空间型完全归纳推理: S1是P,S2是P,S3是P,Sn是P;S1、S2、S3……Sn是S类的全部个体对象,所以,所有S是P。至于植物、动物、人死亡后是否还有生命,这里则忽略不计了。其中,“有生命的”和“生物”都是大脑的某种共享神经区域。)
◆柳树干是会漂在水上的(共同项),
杨树干是会漂在水上的(共同项),
榆树干是会漂在水上的(共同项),
槐树干是会漂在水上的(共同项),
樟树干是会漂在水上的(共同项),
……
所以,所有树干都是会漂在水上的。
(空间型概率预测的不完全归纳推理:S1是P,S2是P,S3是P,S4是P,S5是P,Sn……是P;S1……Sn都属于S类,所以所有S都是P。默认树干都是天然的,至于树干会因压缩而沉入水下,则忽略不计。)
◆玛丽是6岁(共同项1),
卡特是7岁,
克林顿是8岁(共同项2),
安娜是6岁(共同项1),
汉斯是8岁(共同项2)。
……
玛丽、卡特、克林顿、安娜、汉斯是A班的部分学生,
所以,A班的学生或是6岁、或是7岁、或是8岁。
(空间型归纳划类推理。S1是X,S2是Y,S3是Z,S4是X,S5是Z,Sn是X或Y或Z。S1、S2、S3、S4、S5……Sn是S类的部分对象,所以,所有S或是X,或是Y,或是Z。这一归纳的有效性只能在默认的时间段内有效。)
空间型归纳推理的前提也是“经验”,换句话说,就是已经得到感觉验证的判断。而“归纳推理”,则是在这些判断的基础上,形成它们彼此“包括”,“部分包括”或“不包括”的关系认定,或者说是认定“共享”、“部分共享”或“不共享”的神经区域。
显然,在上述例举中,“具有生命”和“漂在水上”都是一种“包括共享”。而所有的“包括共享”又都对应着某种“非包括共享”。如“具有生命”对应着“无生命”(非包括共享);“漂在水上”对应着“沉于水下”(非包括共享)。因此,玛丽和安娜共享“6岁”,但不共享“7岁”和“8岁”;克林顿和汉斯共享“8岁”,而不共享“6岁”和“7岁”;科特独享“7岁”,不共享“6岁”和“8岁”。因此A班同学年龄这个例举中,推理的结论只能是“或……或……”。
提交themetype | n00000370.Designer.ThemeA.Default,BIWebRazorLib |
communityID | 718 |
db | DB_CN_9AA474_DB5 |
tenantID | 14 |
subdomain | n00000370 |
Alias Name | vgmeta.3byun.com |
aliasID | 1082 |
themealiasID | -1 |
siteID | 2 |
section | MyArticleCust |
RenderModel | Microsoft.AspNetCore.Components.Web.InteractiveAutoRenderMode |
Render Name | Static |
Is Interactive | Fal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