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万物中介律》下篇/第十二章/第三节//底谓 著
2022年02月06日15时25分37秒
第三节 谨防“文明”成为地球的“癌症”
正当我们沉迷于人造物质越来越富足之时,我们是否想过,目前人类的超时空创造型逻辑给我们带来的文明成果,与人类所恐惧的一种疾病有着本质上的相似,那就是癌症!自从上世纪中叶耗散结构理论(Dissipative Structure)、协同学(Synergetics)、突变论(Catastrophe Theory)和超循环理论(Super circle)等日益成熟以后,一种有关复杂系统组织(如生命体等)如何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走向高级的理论研究便逐渐兴起,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一理论所谓的“组织”,是指系统内的有序结构或这种有序结构的形成过程。对此德国理论物理学家H.Haken认为,从组织的进化形式来看,可以把它分为两类:他组织和自组织。如果一个系统靠外部指令而形成组织,就是“他组织”;如果不存在外部指令,按照系统内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地形成了有序的结构,则是“自组织”。值得我们给予关注的正是组织形态中的“自组织”现象。其实,自组织现象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中都普遍存在。如雪山上一块失去平衡的雪块下坠后,一推十、十推百地引发了一场巨大的雪崩;又如,一颗松子,在因自身内在需求的作用下,将周边的水分、微量元素甚至阳光等逐渐整合成自己的细胞、肌体等,从而使自己日益膨胀成为一棵参天大树;再如,某生物体上的一个细胞,由于其所拥有的染色体不是常规细胞的46条,而是800余条,于是它通过消耗周围的物质,将它们也整合成为与自己一样拥有800余条染色体的细胞,从而形成了自身“社会”的扩张——癌症。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所谓“癌症”,其实它与普通生命活动没有什么两样。也正因如此,癌症并非只出现于人类的肌体内,也同样存在于其他动物和植物种类之中。然而,我们的科学家将“自组织理论”引入到了不同的学科领域之后,仅仅是在那里培植出了丰硕的成果,却没有将那些“成果”重新送回“自组织理论”的初始状态,加以宏观比较和研究,从而提高人类自我认识的境界。既然“癌症”与其他生命体一样,都属于一种自组织形态,那么为什么人类对“癌症”如此畏惧,如此深恶痛绝呢?很显然,那是因为“癌细胞”乃从消耗人类肌体开始,到毁灭人类肌体结束,因而它的成长是以损害人类肌体为前提的。由此可见,虽说“存在就是合理的”,但并不是所有存在的“自组织系统”都是良性的。因为“合理”是就宇宙一般运行方式而言的,“良性”却是就具体事物存在的需要而言的。因而良性自组织系统与恶性自组织系统的区别在于,良性自组织系统的发展有益于宏观系统的生存;而恶性自组织系统的发展仅只是以宏观系统为能量源。因而恶性自组织系统的发展结果是从消耗生存环境开始,到毁灭生存环境乃至毁灭自己结束。在我们了解了“良性自组织系统”和“恶性自组织系统”的基本区别之后,现在便一起来反观目前人类文明到底属于怎样的自组织系统。人类大脑神经细胞的生存与发展,无疑是以人体组织为能量交换环境的。而大脑神经细胞相对于人类的肌体之所以不是癌细胞,就因为它的发展有益于人类肌体的生存。而早期人类的生存,按照英国19世纪初著名的经济学家马尔萨斯(Malthus,Thomas Robert 1766-1834)的人口理论来看,基本和大多数动物一样,除有赖于气温、氧气、水、阳光等等之外,还需要大量的碳水化合物(食物)。此时,人类依靠这些天然的能量环境,不仅维持每个生命体生存,还将这些能量通过繁衍,整合为更多的人类成员(子孙)。每每当人类繁衍(自组织行为)的速度大于客观能量(食物等)的增长速度时,饥馑、疾病、争夺生存物资的战争等就会促使人口总量的减少。即如马尔萨斯所言:“由于缺乏事物,狩猎民族的人口是稀少的;如果食物增加,人口会立即增加;暂且撇开原始人中间的罪恶不谈,正是贫困抑制了较强的人口增殖力,使人口与生活资料保持平衡。这样的推论难道不正确吗?实际的观察与经验告诉我们,除少数局部地区和短期的例外情况以外,这种抑制目前对所有原始野蛮民族还在不断起作用。同时,理论也表明,这种抑制力量一千年前和现在一样大,而一千年后也不会比现在强多少。”[1]毫无疑问,在人类文明启蒙之前,人类的生存、繁衍自组织状态,基本是受到地表物质客观制约的。从这意义上来说,人类的出现,与地表其他植物和动物的出现一样,是地球表面生存的自然产物。因而,此时人类的存在是符合地球生存发展需要的,因而属“良性的自组织系统”。然而,马尔萨斯将他的理论定性为“一千年后也不会比现在强多少”,却是一个巨大的误判。并且,其之误判与达尔文“适者生存”理论之被颠覆同出一因,即忽略了人类超时空创造性逻辑对改造客观事物所具有的巨大力量。人类的文明是以创造性行为为基础的,而人类的创造性行为乃以创造性思维为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人类的创造性思维已经建立了四个阶段的“虚拟文明”,即印象虚拟文明、声音虚拟文明、图形文字虚拟文明和数字虚拟文明。每一次虚拟文明的进步,都不是将已有虚拟文明予以革除,而是包容前者的扩大。因而,每当“虚拟文明”前进一步时,人类创造性行为所建造的文明成果就会出现一次大幅度地扩容。当人类有了声音虚拟文明后,石器、木器(独木舟等)、图腾崇拜等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当人类有了图形文字虚拟文明后,金属器、火药、造纸、建筑、宗教、哲学、历史、经典科学等得到了空间的发展;而当人类开创了数字虚拟文明以后,通讯、互联网、高速铁路、航空航天、超距离视听、微观探索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我们已经说过,人类超时空创造型逻辑的有效应用,是以人类自身的需要为前提的。因此,由这一逻辑思维推动而建造起来的人类文明,同样是以人类自身的需要为前提的(至少,现阶段是如此)。一个系统的“自组织”行为,如果不是以它依存的环境系统能否生存为前提,那么它对于那个环境系统而言,就一定是一个“恶性自组织系统”。由此可见,目前人类的文明相对于地球,就如同癌细胞相对于人体一样,都属于“恶性”的!难道不是吗?今天的人类之所以可以发展到如此众多的人口数量,是因为人类的创造性行为将大量客观事物改造成了适应人类生存的需要。煤炭、石油、天然气被大量开采到地表,以供应人们取暖、照明、劳动、出行等等之需;粮食作物侵占了其他植物生存的大片空间,以满足越来越多人口生存繁衍的需要;山川的河流被堵截,形成了人工的湖泊,以满足人们对水的依赖和利用;金属的开采、塑料的开发、橡胶的应用、合成材料的制作、建筑的增多、城市的扩大、军备的扩容……无一不是以增强人们自身生存能力而为之的。而这一切,对我们赖以存在的地球而言,又有多少生存意义呢?今天的人类,从政治家到基层民众,不要说绝大多数人无意于为地球生存而服务,即便就是少数想服务者,也都因我们对地球生存的条件和驾驭地球的方法知之甚少,而不知该怎样协调、引导、操纵地球趋福避害。如果我们以癌症断送人类生命为“镜子”,就不难明白以人类自身需求为前提的文明发展得越快,要么是越快招来地球自我平衡引发的严厉报复,要么便是使地球加速死亡!无论哪种结果,都将令人类加速趋于灭绝。如果我们人类不想毁灭自己,就必须将自己的超时空创造型逻辑功能与地球、太阳系乃至银河系的生存联系在一起,成为这一宏大机体自我调节、稳定生存的核心智和囊、生机动力!成为这一宏大机体的“良性中介”!
[1]《人口论》马尔萨斯著,周进编译,北京出版社2008年9月版,p19。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