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登录 注册
【当代哲学连载】《万物中介律》上篇/第三章/第三章、第四章/底谓 著
2022年01月19日15时12分56秒
第三节 结构是“多”与“少”的中介 第四节 偶然性在“多”里变为必然性

第三节结构是“多”与“少”的中介

当我们了解到结构决定着物质性质之后,很自然会联想到物质如果具有同样的结构将意味着什么?

假设,宇宙间最简单的物质只有一种,那就是光。我们已知,所有的光既可以视为一个整体,像水那样具有“波”的性质;又可视作无数光子的集合,像水中的水分子。这也就是物理学界所谓“光”的“波粒二重性”。如果我们暂且把“光”的波性放在一边,先来考察一下光的“颗粒”性,那么我们便不难发现,所有的光子其实都拥有完全相同的结构。而且,我们也可以进一步推想,无论其他物质的结构会是如何简单,它们都是建立在“光”的基础之上的(如氢原子),因而其结构必定比“光”的结构要复杂。同样,站在原子的基础上,相对于由原子构成的分子而言,无论原子有多复杂,分子的结构必然比原子来得更复杂。例如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H2O),其结构一定比单独的氢原子要复杂。

反过来,结构比较简单之光子可形成的同类物数量,一定比结构较复杂之原子可形成的同类物数量要多;同样,结构比较简单之原子可形成的同类物数量,也一定比结构较复杂之分子可形成的同类物数量要多。

这里需要给予区别的是,在许多情况下,“可形成”的数量并不等于“实际”存在的数量。三个人编组形成的战斗结构,一定简单于五个人加坦克编组形成的战斗结构。但现实中,不排除五个人加坦克编组形成的战斗结构多于仅三个人编组形成的战斗结构。因为,虽然三个人的编组可以形成千百个,并不等于实现了千百个。也许还有四人编组、六人编组等存在。但在基本物质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三个人编组可形成的同类战斗小组,一定多于五个人加坦克编组可能形成的同类战斗小组数量。这是不言而喻。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定律:一般来讲,物质结构越简单,同类物可形成的数量就越多;反之,物质结构越复杂,同类物可形成的数量就越少。现实中的情形基本上与上述定律保持一致。原子的结构比较简单、分子的结构较复杂、植物的结构更复杂些、动物的结构最复杂,因此,在我们地球上,原子的数量最多、分子次之、植物又次之、动物最少(这其中,我们不排除某种植物的数量少于某种动物的数量)。比如某些濒临灭绝的植物物种,要比人类少得多。

于是我们看到,“多”和“少”是由“结构”的存在而具有实际意义的。结构是“多”与“少”成为对立统一范畴的中介。就好像如果没有身体,也就无所谓左手右臂的对立关系一样。我们无法想象,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根本不存在“结构”,一切事物只是一块无限大的“豆腐”(或者说是均匀的“场”),那还会有什么“多”和“少”的区别呢?


第四节偶然性在“多”里变为必然性

当某种物质间的关系(结构),由于符合物质惰性的驱使,日益将更多的低层物种结合成为高层物种,从而使这一高层物种在数量上日益增多,以至于渐渐形成了以新物种为基础,建立更为复杂的更高层物种的可能性。如地球表面氢原子和氧原子由于惰性驱使,越来越多地结合为水分子,从而增加了在水分子及其他物质基础上建立起浮游生物等结构更为复杂的物质。这看起来似乎并不稀奇,但它所蕴涵的另一种现象,却让我们不能不重视。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在一只盒子中放入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的玻璃球。我们设定其中的红球在盒子每次晃动中都必须碰到一次绿球才不会“饿”死。实际操作的结果是,当盒子晃动时,这些玻璃球完全是无规则地相互碰撞,红球只是偶然撞到绿球,根本不可能每次都撞到绿球。因此,红球能“活”多久根本是无法预料的。但如果盒子里除了红球外,其余的球均变成了绿球,情况显然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此时,盒子无论怎样晃动,红球虽依然是偶然与其他球相撞,但它却每次必然撞到的都是绿球。因此,红球毫无疑问地可以永远“活”下去!

我们在上述绿球数量多少的变化中可以看到,由于在某一特定范围内同种物质数量的增多,所以导致原本纯属偶然变化的事物,成为必然变化的事物。

如果我们把每一个球称为个体,而把相同颜色的球称为种群,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A物质是与B物质的个体发生作用时,其后果可能是偶然的、短暂的;而当A物质是以B物质的种群为环境而发生作用时,其后果就将是必然的、可持续的。

比如,虽然一个人每次呼吸只是吸入一口氧气,但如果其周围只有一小瓶的氧气量,一口吸完后下一瓶氧气还不知道在哪里,那么他很快就会死去。人类之所以能够在地球上活下去,完全是因为地球上有巨大的氧分子种群。并且这一种群充斥了人类的整个生存空间,无论人类走到哪里都必然吸到氧气!

提交
copyright: 2025底谓艺术工作室
Powered by 梵高元宇宙
网络已断开 。。。。! 网络已断开。。。。! 点击刷新 🗙
检测到网络已断开,正在连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