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 言 ◆◇◆◇◆◇◆◇◆
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明·德清《示参禅切要》)
底谓:
前人如果没有对旧有事物提出疑问的勇气,也就不会有今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高度;同样,如果今人停止了对现有事物提出疑问,也就不要指望我们的后代会比我们活得更好!宏观上是如此,微观上亦不例外。就个人而言,一生中认识提高最快的时期当属儿童时代,这无疑是因为人在这一时期几乎是与疑问结伴同行的。
然而,在生活中持有怀疑态度者虽然不少,但真正有所感悟者却为数不多,这道理很简单,“悟”必然由“疑”而起,但“疑”却不一定能达到“悟”的终点,从“疑”到“悟”之间存在着一个调查——分析——研究——归纳——判断的过程。有时这一过程甚至还会反复无数遍。一个欲在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者,能否领悟到商机之所在至关重要。而要领悟商机,就必须学会从自己身边那些看似合理、必然、不变的事物当中找出疑点。如果美国人巴尔卡当初在冰面上钓鱼时,没有对钓上的鱼冻僵三五日仍可保持鲜味这一见多不怪的现象发生疑问,他后来又怎样会研究出食品冷冻术?当然也不会拿到那三千万美元的专利费了。
◆◇◆◇◆◇◆◇◆ 佛 言 ◆◇◆◇◆◇◆◇◆
有过不知,有疑莫辨,又悉(怎么)怪其然(如此)哉。
(明·德清《示参禅切要》)
底谓:
初涉商界者都有受骗上当的“血泪”史。一位同学曾对我说过这样一段亲身经历。他的公司开张不久,业务萧条,一次他偶尔看见晚报上一条广告:某公司属来料加工出口单位,由于订单过盛,怕延误货期,急需加工合作伙伴若干。加工项目为组装一次性打火机100万只,每只加工费4角,望有此技术能力的企业予以支持。那同学怦然心动,4角一只的加工费其利不菲,技术要求又简单,分发给下岗职工即可对付。于是,上门联系,不想对方午间休息,数人麻将正酣。经自我介绍,对方倒也接待热情,为确保信用,他们提出需付定金1万元,待样品通过后即发料,加工完成带款提货,并奉还押金。这位同学虽感订金的性质有点模糊,但考虑到后期加工所发零件将在自己手中,且公司急需业务,即当场拍板画押。事情的结果我不说,你也猜得出来——这位同学的加工样品到底也未能得到对方的“认可”,那1万元的订金反成了对方诈骗术的战利品。
且不说后来的一场官司如何了结,只说我那同学可算是存疑不辨。如此简单且利润丰厚的加工业务,哪个公司会刊登广告找伙伴?公司内大白天打麻将者有几个会是正经的?我为你干活,反要我付订金,情理何在?倒霉的同学当时不是没有疑问,而是有疑不去调研,不去深究,终有此失!一个人因无知而上当令人可怜;但一个人执疑不辨而上当,便只能是认栽了。